移到主要內容

2023.09.21 通識中心教學實踐研究成果交流會

通 識 心  
  實   究  
交 流  
成 果  
本計畫由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  
(PGE1110051 )  
通識教育中心交流會  
利他行為  
從器官暨大體捐贈知識的學習到傳播行動  
學 校:長庚大學通識中心  
報告人:胡正申教授  
簡 報:15分鐘  
討 論: 5分鐘  
時 間:1120921日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2)  
緣起  
動機  
知識  
內化  
「追思大會」溫馨動人  
擴散  
知能  
學習  
效果  
醫學生拍攝感恩醫學教育實況  
5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2/2)  
研究目的  
內外場域實作?  
體與網路宣傳?  
宣傳行動  
傳播  
行動  
程介入效果?  
生知能增長?  
學習  
效果  
學習成效  
構基礎知識?  
提升反思能力?  
知識  
建構 課堂知識  
6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
1/1)  
貳、研究問題  
學生對課堂講授「器  
官暨大體捐贈基礎  
知識的評價?  
識  
構  
學生對「器官暨大體  
捐贈」課程的學習效  
果如何?  
習  
效  
本課程「器官捐贈」  
校內外場域及網路宣  
傳行動成果?  
8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本教學研究課程架構  
1
0
【學習成效】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教學研究設計與方法  
1
1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研究假設與問題  
研究假設/問題  
資料分析方法  
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知識建構」、「教學方式」、  
描述性統計  
教學內涵」、「學習效果」情形分析。  
平均數、標準差  
假設1:學生「學習態度」之前、後效果有顯著的  
相依樣本t檢定  
差異。  
假設2:學生學習符合「通識核心能力」效果有顯  
相依樣本t檢定  
著的差異  
問題1:學生經過器官暨大體捐贈知識學習後的概  
質性資料分析  
念建構情形 ?  
問題2:場域實作實體與網路宣傳成效如何?  
結構反思作業  
焦點團體訪談  
1
2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研究樣本與測量工具  
研究樣本:修課38位,37位同意參與研究(1位退選),佔  
97.36%人。  
個人資料:學院、性別、年級。  
量性分析:由研究者(2021)依課程內涵編定「利他行為與  
生死迷思課程學習問卷」 向度包括學生「知識建構」(11  
題)、「教學方式」(8題)、「教學內涵」(10題)、「學  
習效果」(13題)、「學習態度」(5題)及符合「通識核心  
能力」(6題)進行學生學習評估研究,53題;Likert 5等級  
量表。  
質性歸納蒐集學生「結構式反思作業」,歸納學生經過器官  
暨大體捐贈知識學習後的概念化建構情形;以「焦點團體訪」  
蒐集學生真實感受與回饋意見分析。  
1
3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配合課程教學活動  
場域實務探究  
指定學生負責問卷調查民眾、學長姐、器官捐贈者家  
屬三組,實務參與問卷調查,蒐集並推廣器捐知識。  
專題研究報告  
結合實務探究調查分組,指導學生應用研究方法,分  
析場域獲得資料,撰寫專題報告,期末製作簡報發表。  
自製海報評選  
為推廣傳播行動,每位學生製作「器捐宣導海報」,  
於實體展示宣教,並於網路公開邀請大眾對海報點評,  
達到主動傳播效果。  
1
4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1/13)  
研究樣本  
問卷對象37人)  
焦點團體訪談對象12人)  
匿名  
學院  
性別 年級 受訪者代碼  
匿名  
學院  
性別 年級 受訪者代碼  
O慶  
O妤  
O蔓  
O頤  
O如  
O晴  
醫學院  
醫學院  
醫學院  
工學院  
工學院  
醫學院  
2
1
2
2
2
1
A
B
C
D
E
O鑫  
O真  
O卉  
O葶  
O琇  
O瑄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  
醫學院  
2
1
1
1
2
1
G
H
I
J
K
L
管理學院  
工學院  
F
工學院  
1
6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2/13)  
學期前/後投入學習時間之比較  
每週課後平均學習時間」期初、末比較  
學生每週課後平均學習,實際比預期高出0.742分鐘)  
1
7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3/13)  
課程「知識建構」的評價分析  
學生對課程「知識建構」的評價  
學生對課程知識建  
構的評價,「從  
遺體修護談生死關  
懷 」  M=4.62;  
SD=.63 最 高 ,  
問卷設計暨訪談  
技巧實務訓練 」  
M=3.91;  
SD=.63)最低。  
(
1
8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4/13)  
學生「學習成效」的分析:教學方式  
學生對課程「教學方式」的評價  
學生對課程教學方  
式的評價,「知  
識 講 述  
M=4.637;  
SD=.68 最高 ,  
分 組 討 論 」  
M=4.02;  
SD=.72)最低。  
(
(
1
9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5/13)  
學生「學習成效」的分析:教學內涵  
學生對課程「教學內涵」的評價  
學生對課程教學內  
涵的評價,「這  
門課有豐富的教學  
內 容 」 (M=4.54;  
SD=.55 最 高 ,  
課堂教學能促進  
師 生 互 動 」  
M=4.29;  
SD=.70)最低。  
(
2
0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6/13)  
學生「學習成效」的分析:學習效果  
學生對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對課程學習效果的評  
價,以「我認為本課程學  
習 評 量 說 明 很 清 楚 」  
(M=4.54; SD=.64最高,  
其次為「我覺得教學主題  
增進大體及器捐贈認識 」  
M=4.48; SD=.65);  
我覺得分組討論學習能  
增 進 新 的 知 識  
2
1
(M=4.21; SD=.78)最低。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7/13)  
假設1:學生學習態度前/後效果之差異分析  
相依樣本t 檢定結果,僅「有用程度」有顯著差(t =-1.85,  
(36)  
p=.05d=0.36),學習後平均值(M=4.214,SD=.68)高於學習前  
(
M=34.00, SD=.62) ,效果量(d=0.36)達小效果量(0.1d0.4)。  
學習態度/後效果之差異比較  
備註:N=37**p<.05  
2
2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8/13)  
假設2:學生學習符合「通識核心能力」效果之差異分析  
相依樣t 檢定結果「跨領域的知識與整合能力」(t =-1.66p=.01,  
(36)  
d=0.51)及「現在公民的民主素養與思辨能力」(t =-2.16p=.03,  
(36)  
d=0.45) 有 顯 著 差 異 , 兩 項 期 末 平 均 值 (M=4.56,SD=.64) 、  
(
M=4.48,SD=.65)皆高於期初;兩項能力之效果量(d0.51d=.45),  
達中度效果量(0.4d0.7)。  
生學習本課程符合「通識核心能力」效果之差異比較  
2
3
備註:N=37**p<.05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9/13)  
問題1學生對「器官暨大體捐贈」知識學習後的概念建構情形  
針對焦點團體訪談資料,NVivo歸納分析結果:4大範疇27個類屬,  
1
68則文本敘述資。  
學生對教學印象  
深刻內容  
學習前/後概念  
形成與改變  
習後新的詮釋、  
懷疑和反思  
習過程的具體  
獲和效益  
捐贈限制性條件  
遺體修復  
釐清恐懼器捐心理疑惑  
提高個人捐贈的意願  
自殺者不可器捐的道德批  
判思考  
與民眾溝通收問卷經驗  
終身難忘  
死刑犯不能捐贈的批判  
尊重他人身體權與剝奪性  
器捐可轉換死亡的新註解  
學會多元思考的學習模式  
思索生命價值對自我影響  
揭開生死迷團的一門課  
寫出器捐專題研究報告  
連結生統技術的研究能力  
宗教觀點  
理解到大體捐贈的複雜度  
體會到生命可貴而更珍惜  
重構器捐的意義與目的  
生命價值  
重新定義死亡  
器捐體系運作  
器捐不單純是大愛,亦影  
響家屬的內心感受  
挑戰醫學哲學的道德新思  
大體捐贈的難度高  
從完全不了解到完全認同  
宏觀的看到器捐的不同觀  
點和風貎  
所學與親人及朋友分享更  
有豐富知識底蘊  
2
4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10/13)  
問題2:場域實作-實體與網路宣傳成效(1)  
每位學生自製宣傳海報  
共計37張宣傳海報  
2
5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11/13)  
問題2:場域實作-實體與網路宣傳成效(2)  
學生赴場域宣傳實作  
老師與學生分組實體宣傳  
學生與民眾互動宣傳行動  
2
6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12/13)  
問題2:場域實作-實體與網路宣傳成效(3)  
學生自製「器官捐贈宣傳海報」網路評選  
Instagram  
D card  
Facebook  
2
7
Google表單網路宣傳填答  
共計312則回饋問卷)  
肆、教學暨研究成果 (13/13)  
問題2:場域實作-實體與網路宣傳成效(4)  
學生分成三組,由教師指定專題方向(非明確之題目),  
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報告撰寫,期末簡報分享。  
【學生專題報告題目】  
長庚大學生對器官及大體捐贈的知識、意願與態度研究  
林口區民眾對器官捐贈議題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器官暨大體捐贈家屬身心安頓歷程經驗之探討  
2
8
民眾填答問卷  
訪談器捐家屬  
小組專題撰寫  
簡報內容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與設計  
教學暨研究成果  
建議與省思  
伍、建議與省思 (1/3)  
研究建議  
教學課程方面  
學 生 對 課 程 知 識 建 構 之 「 問 卷 設 計 暨 訪 談 技 巧 實 務 訓 練 」  
M=3.91; SD=92),僅一週教學講述,對學生專題研究報告撰  
寫能力明顯不足。未來會預先整理YouTube教學短片,提供各組觀  
看,遇問題直接詢問老師,以增強研究方法不足之問題。  
教學實作方面  
學生製作「器官捐贈海報」過程,教師發現有二位學生未尊重智慧  
財產權,使用他人海報圖檔,經即時要求改善得以修正海報。未來  
會將此項,於期初告知,並納入成績評分項目之一。  
3
0
伍、建議與省思 (2/3)  
研究省思 三新二意  
「新」的教學設計  
課程設計以「器官暨大體捐贈」為主軸,跨越知識建構、實務操作到  
傳播行動,打破傳統通識教育學生在大課堂,唯一聽講的教學型態。  
「新」的共構學習  
邀請專家從各種觀點談「器官暨大體捐贈」,學生得以多元視角汲取  
不同論點,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新」的學習評估  
學生透過「器官捐贈海報」設計,於實體及網路由公眾評值,作為評  
估學生學習成績的一部分,顛覆撰寫文字報告作為唯一的評分方式。  
「意」識的深化學習  
學生藉由分組撰寫「器官捐贈專題報告」,並於期末分享研究結果,  
達到延伸教學深化知識探究的效果。  
「意」外的宣傳效果  
本課程因教學主題「器官暨大體捐贈」,受到財團法人器官移植登錄  
中心青睞,研究者接受《植愛》刊物專訪,闡揚課程教學理念。  
3
1
伍、建議與省思 (3/3)  
3
2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9277  
總結:申請「心法」  
教學實踐研究八步驟  
學場域,信守止於至善的步驟:  
一步,覺察教學的問題和不足;  
二步,形成問題意識與困難點;  
三步,提出具體改善策略方法;  
四步,需證明這樣做是有效的?  
五步,回應改善問題和新發現;  
六步,實際應用和持續地驗證;  
第七步,永遠承認教學不夠完美!  
第八步,再回到第一步持續改善∞  
#
#
學實踐研究的操作化概念  
X ∞=∞,X > 0  
通識教育中心交流分享會  
 報 完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