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益生菌新革命:從腸道到大腦,開啟記憶力與學習力的自然關鍵


益生菌在人類健康的應用,已從過去單純的腸胃保健,逐步擴展至更廣泛的全身性功能調控。這些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透過定殖於腸道、調節免疫功能、促進代謝以及抑制有害微生物等多重機制,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特別是在日益受到重視的「腸─腦軸」(gut–brain axis)領域,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微生物群不僅與情緒、壓力相關,也可能參與認知功能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展。因此,益生菌不僅是預防疾病的工具,更是促進大腦健康的潛力新星。

本研究由長庚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科吳嘉霖教授、微生物免疫學科賴志河教授與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透過產學整合資源進行跨領域創新研究。計畫獲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精進產學合作計畫支持,運用具完整大腦器官與學習記憶能力的模式生物──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深入探討特定乳酸菌對大腦功能的潛在影響。我們成功從十五種不同菌株中,篩選出兩株具明顯促進記憶功能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研究顯示,其作用機制為提升腦內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表現,進而增加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含量。乙醯膽鹼是腦內重要的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過往研究已證實,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乙醯膽鹼含量顯著降低。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五天餵食益生菌的果蠅,在嗅覺聯想記憶測驗中表現明顯提升;當兩株菌混合餵食時,更展現出協同作用。餵食益生菌的果蠅對訓練氣味出現更強烈的神經活性反應,這一現象在果蠅大腦的學習與記憶中樞──蕈狀體(mushroom body)被清楚觀察到。因此,食用益生菌不僅能增加乙醯膽鹼含量,更能同時促進蕈狀體神經活性,進而延長記憶維持時間。

全球高齡化已成不可逆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至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達16億人,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患者數將倍增。這些疾病往往在發病前10至15年即出現「輕度認知障礙」,若能在此階段介入,將有望延緩甚至逆轉病程。現有藥物多針對症狀處理,副作用大且療效有限,因此,天然、安全且具預防性的策略尤為迫切。我們的研究證實,益生菌能提高神經元能量代謝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這些皆是維持認知功能與記憶力的關鍵因素。若能應用於銀髮族群,不僅可改善健忘的早期徵兆,更有機會成為延緩失智的重要保健方案。另一方面,學齡兒童亦面臨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足等挑戰;特別是在高壓應試環境下,學生常出現「讀過就忘」、「記憶斷片」等現象。根據兒童發展研究,學習能力與神經元訊息傳遞效率密切相關,若能促進神經元活性,將有助於強化記憶與學習成果。而益生菌兼具「無副作用」與「可長期使用」的優勢,因而更具吸引力。

本研究為全球首度以實驗證據證實,特定益生菌能直接提升記憶力,並明確指出其作用機轉,成功將益生菌的應用從「腸道保健」推向「腦部功能調控」的新領域。由於該發現具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於高品質期刊 Gut Microbes(2024;16(1):2316533,impact factor 12.2),並已取得台灣、美國、中國及歐盟等多國專利保護,相關產品亦已上市。

結合產學合作、專利佈局與市場導向開發,我們不僅拓展了科學研究的邊界,也將為人類提供安全且創新的認知與記憶解決方案。未來,長庚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將持續深化研究並接軌臨床應用,致力於將基礎研究拓展至人類健康所需,為台灣乃至全球健康產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