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表揚114年度長庚大學優良教師

表揚114年度長庚大學優良教師

恭賀 114 年度優良教師,以下為優良教師名單及其得獎感言:

獎別

單位

姓名

感言

教學奬

12位

醫學院臨床醫學類

醫學系


徐正明臨床教授

平凡的醫師,也能默默發光。一路走來,沒有喧囂的掌聲,只有堅持把該做的事做好。很榮幸獲得今年長庚大學「優良教師教學獎」,全校僅十二位老師獲獎,醫學系更只有兩位。這份肯定,沉甸甸,也讓我更加提醒自己要守住教學的初心。教學不只是分享知識,更是一份責任與傳承。感謝一路上指導過我的師長,也感謝長庚大學所有同仁給予的支持與鼓勵。這個獎不只是屬於我,更屬於所有在教育現場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我會持續把臨床與研究的經驗轉化為課堂的養分,陪伴學生一步一步成長。未來仍將以謙卑與專業的態度,把醫師的使命與教師的責任,走得更深更遠。

醫學系



郭和昌臨床教授

很榮幸獲得114年度優良教師獎。自2005年投入川崎症研究以來,已發表超過300篇SCI論文,其中169篇是川崎症相關研究,2012到2022年間發表數量居全球第一,也讓長庚大學在國際間成為川崎症的重要學術重鎮。在教學與衛教方面,我努力嘗試各種創新,包括設立川崎症走廊、衛教電視、網路課程,出版5本專書、親子教育繪本與多國語言衛教單張,並完成615場演講、56場偏鄉義診,甚至設計了專屬的Line貼圖,希望讓更多病童與家庭受益。感謝學校、同仁一路支持,讓我能在研究、臨床與教育上持續努力。未來,我會繼續耕耘,期盼能幫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長。謝謝大家!

中醫學系


劉耕豪助理教授

榮獲優良教師教學獎,是一份莫大的鼓勵與肯定。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我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展現主動學習與臨床思辨的能力。無論是在基礎課程中結合生成式AI教學助理,引導學生深化望聞問切與辨證推理,或是在臨床實習中傳授思維架構,協助來自越南與印尼的國際生突破語言限制、體會中醫的邏輯與溫度,這些回饋都讓我深受感動。未來,我將持續以創新與熱情,陪伴學生踏實築夢、探索中醫之道。

醫學院基礎醫學類

護理學系


張綺紋助理教授

非常感謝系上老師的支持與學生們的肯定,讓我能再次榮獲優良教學獎並獲得傑出教學獎,深感榮幸與感恩。教學至今,始終提醒自己保持初心與熱誠。課堂上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臨床實習中,安住學生的心,並與他們一同走過每一個與病童互動的時刻,共同面對挑戰,期許他們信心生力量,勇敢踏上專業之路!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前行,教學策略不斷創新,也期望自己能持續探索與精進,在教學路上持續成長。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黃幸宜教授

非常感謝系主任以及系上同仁們的推薦,讓我有這個機會獲選為醫學院優良教師。進入長庚大學服務後,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經驗的不足。透過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項教師培育活動,我學習到課程的設計以及如何活用教學軟體。同學們的回饋讓我知道改進的方向,經過了數年的摸索,終於在教學方面獲得肯定,真正讓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真義。

物理治療學系


顏竹伶助理教授

能獲得教學獎,心中充滿驚喜與感謝。三年前在EMI課程中曾拿到倒數3%的教學意見分數,如今已成為我精進教學技巧的重要推力。感謝學校多年來提供EMI經費與助教協助,使我能持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感謝物理治療學系的師長們在我低潮時給予鼓勵,成為我堅持的力量;也要感謝三年多來EMI學生們真誠的建議與回饋,讓我不斷提升教學品質。最後,衷心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讓我能在教育之路上勇敢前行。

呼吸治療學系


林蕙鈴教授

很榮幸獲得優良教師獎,這份光榮屬於一路支持與陪伴的同仁與學生。教學二十年來,我始終以學生需求為中心,致力於結合理論與實務,從課程設計、數位教材、VR臨床模擬,到跨區與海外實習的推動及敘述醫學的導入,期望學生能在專業知識與臨床技能上同時成長,更能培養視病如親的同理心。見到學生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無論成為臨床照護者和主管、產業人才,或在學術上持續深耕,都是我最珍貴的回饋。感謝長庚大學提供充滿資源與支持的環境,讓我能持續創新、突破與實踐教育理念。這個獎項是鼓勵,更是責任,我將繼續努力,陪伴學生走過求學與專業的道路,培育更多優秀的呼吸治療人才,讓台灣呼吸治療專業在國際上持續發光。

工學院機械
工程學系


孫嘉宏助理教授

感謝機械系張主任、廖主任的推薦及各級評審委員的肯定,再次授予我教學獎的榮譽。教學對我是一件有樂趣的事,過程中有著不同的階段,重新理解課程內容、調整授課風格、設計作業鼓勵課後討論等,近年更有英語授課的新挑戰。每一次除了自己能再次成長,如果成功傳達知識給同學,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更是有喜悅的滿足感。系所的教學是整體連貫規劃與落實,此次獲獎乃是對機械系團隊教學工作的肯定,謹與系上所有老師分享這份榮譽!

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趙一平副教授

非常榮幸獲得今年度的優良教師教學獎。首先,我要感謝學生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忱,激發了我不斷精進教學的動力。每當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專注的眼神以及學習上的進步,深感教學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感謝同事們的支持與合作,透過分享經驗,共同為提升教育品質而努力,並感謝學校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資源。時代持續進步,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也需要與時俱進。未來我也將繼續秉持教育熱忱,精進教學技巧,以培養更多具有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管理學院
工業設計學系


簡詩穎助理教授

首先,誠摯感謝系上師長的推薦,以及學校各位前輩與審查委員的肯定,讓教學年資不算長的我,獲得這份殊榮。能與學生、同儕一同學習並分享成長的喜悅,內心充滿無比的感恩與幸運。在教與學相互砥礪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法,唯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思考能力。設計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獨立思考與終身學習的養成,每一步都將帶來寶貴的啟發與回饋。這些經驗不僅促進我持續精進教學,也讓我更深刻理解教育的價值。未來,我將秉持持續學習的心,努力提升教學與研究,陪伴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務,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期許自己在教育路上與大家共同成長。

智慧運算學院
人工智慧學系


RENATA WONG助理教授

說實話,我原本沒有想到在僅僅教書兩年之後,就能獲得優良教師教學獎。因此,這個消息對我而言既是驚喜,同時也是一種肯定,讓我覺得儘管教學經驗尚淺,我或許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我希望這個獎項能幫助我持續成長,讓我在教師的角色中更加精進。感謝大家的肯定。

通識中心
自然學科


何金龍教授

在通識中心任教非常有意思。跟一般科系不同,這裡除了自然科之外,可以結識社會科、人文藝術科、語言與資訊教師等等不同專精領域的老師。在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觀念逐年快速地變化的同時,因為在通識中心習慣了不同學門與觀念間的激盪,讓我能快速修改授課方案,提供學生較佳的學習體驗,也推動我開設許多物理之外的跨領域通識課程。謝謝前輩的指教與討論,也謝謝長庚大學給我這個站上教壇的機會,今天才有機會獲獎。謝謝大家。

傑出教學獎

2位

醫學院
護理學系


張綺紋助理教授

獲獎年度2015.2019.2025

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趙一平副教授

獲獎年度2014.2021.2025

年輕學者研究獎

6位

醫學院
醫學系



許智維臨床助理教授

非常榮幸獲本校之年輕學者研究獎,本獎肯定我與團隊在非侵入性腦刺激與雙極性情感疾患等實證醫學研究之努力。感謝長庚體系提供研究經費,讓我能勇於探索、穩健累積,也由衷感謝國內外合作夥伴們的同行與指教,與我共享此榮耀;未來我將持續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產出可轉譯、可服務社會的研究。

醫學院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謝承恩臨床助理教授

非常感謝學校給予這份殊榮,也感謝長庚大學及醫院提供優良的研究與教學環境,讓我能專注於癌症放射免疫學及臨床轉譯研究。感謝團隊成員、臨床夥伴及國際合作夥伴的支持與努力,讓我們在癌症免疫逃脫機制、肝癌質子治療及影像預後預測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未來我將持續努力,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培育更多具國際視野的放射醫學人才,期望為病患帶來更佳治療成效,也為學校與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工學院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官韋帆副教授



很榮幸獲得「長庚大學年輕學者研究獎」的肯定。衷心感謝學校與評審委員的厚愛,並特別感謝化材系同仁的協助與實驗室成員的努力。研究之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在團隊合作與彼此鼓勵下,才能不斷突破。未來我將以此為激勵,持續專注於永續能源與鋰電池回收等核心議題,推動綠色科技與循環經濟,並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為學術與產業發展作出實質貢獻。




管理學院
智慧醫療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陳嶽鵬助理教授

非常榮幸能獲得新進教師研究獎。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過去幾年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對長庚大學在智慧醫療領域持續耕耘的鼓勵。回顧我的學術歷程,從神經科學的博士研究到轉向智慧醫療,這段跨領域的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收穫。感謝林口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的團隊成員、與長庚大學給我最堅實的支持,以及所有共同合作的夥伴。沒有你們的支持與協助,我無法完成多項人工智慧輔助醫療影像判讀的專案,並將多項研究成果轉化為專利與實際應用。身為長庚大學智慧醫療創新碩士學程的助理教授,我期許自己能持續投入研究,並將所學傳承給學生。我深信,人工智慧與醫療的結合將為人類健康帶來無限可能。這個獎項將激勵我持續前行,為學術界及醫療產業貢獻更多心力。

智慧運算學院
人工智慧學系


許艾伶助理教授

感謝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全體師長與同仁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有幸獲得這份殊榮。這份肯定並非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一路以來共同努力的團隊與學生。研究能持續推進,仰賴長官與同事的協助,更因有一群優秀而認真的學生與我並肩同行,在教學與研究的互動中,我們彼此成長、相互成就。也要感謝學校提供豐厚的資源與良好的環境,以及科技部與長庚醫院的支持,讓學生們能專注於研究與探索。未來,我期許自己與團隊能在研究上不斷突破,將成果真正落實於臨床與社會,回應時代需求,貢獻於人群。

通識中心
自然科學學科



邢正蓉助理教授

謝謝評審委員的肯定。我的研究領域為計算材料科學,近年專注於結合機器學習的多尺度模擬方法應用於熱電材料研究。感謝通識中心方基存主任在我剛進長庚時給予的指導與幫助,物理科師長們的支持及自然科駱碧秀老師與吳璧如老師在研究與經驗分享上的提攜與照顧。也感謝學校提供啟動經費,使我能夠建立伺服器順利展開研究。特別感謝中研院原分所魏金明博士長期在研究上的支持,及多年的合作夥伴成大材料系魏百駿老師。研究之路走來不易,我會持續精進,勇於向前行。

教授級研究獎

(校外獎)

3位

醫學院
醫學系


姚宗杰臨床特聘教授

獲選優良教師,並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深感榮幸。自幼嚮往科學,因緣際會成為醫師,最終走上醫師科學家之路。回首歷程,既奇妙又感恩。臨床與研究並行挑戰重重,但因有良師益友、團隊夥伴的扶持,以及家長與孩子的信任,才讓努力化為今日成果。感謝長庚體系的支持,感謝所有同行的夥伴,這份榮耀屬於長庚大家庭。得獎不僅是肯定,更是激勵,提醒我「要做就做最好的」。期許未來持續追求卓越,並帶領學生探索醫學與科學的無限可能。

醫學院
臨床醫學研究所


顧正崙特聘教授

榮獲2024年吳火獅醫學獎

工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賴瑞陽特聘教授

深深感恩一路上幫助我的許多實驗室成員與合作夥伴,令個人在體驗這段科研職涯旅程備感溫馨惜福,也特別謝謝家人的支持與勉勵。

技合獎

3位

工學院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李坤穆教授

回想106年剛加入長庚大學時,我心中一直有個信念: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而應該走進產業、走進社會。於是,我帶著團隊一步步嘗試,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到與工研院、永光化學攜手開發新型封裝材料,再到與台塑化共同探討威士忌熟成與試量產線的建立,每一個合作,都是從一次小小的嘗試開始,逐漸累積信任與成果。這段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項鈣鈦礦技術原本不確定可行,但在廠商願意投資嘗試與不斷實驗與調整,意外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正是這些曲折,讓我更加體會到產學合作的價值:它需要耐心與堅持,更需要夥伴之間的信任。很高興今年能獲得長庚大學優良教師(技合獎)這份榮耀,這非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長庚大學提供的優良環境、屬於願意陪我熬夜實驗的學生們、也屬於一路支持的合作夥伴。未來,我仍會秉持初心,讓研究成果能真正被應用,並培養更多能與產業對話、為社會貢獻的長庚人才。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



吳侃教授

我堅信工程學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類生活,而我的研究透過了解生產系統運作邏輯的內在結構來提升生產力。我們為南亞纖維開發了智慧工廠的大腦,快速應對急單並優化產能。亦為長庚醫院藥劑部,打造出智慧排班系統,將排班時間從數十小時縮短至一分鐘,讓護理人員專注於服務病人。感謝學校管理學院,讓我帶領經營分析研究中心,解決業界的難題。感謝技合處的協助,特別是淑華和怡婷,幫我們連結充滿挑戰的合作項目。這個獎項是對我們中心的肯定,也將成為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

醫學院
臨床醫學研究所


顧正崙特聘教授

想做我喜歡的事情,並讓它帶著走向想去的地方。喜歡長庚教學研究的工作,因為它帶我到許多未曾想過的地方。受邀在紐約洛桑日本等各地分享研究,技轉推動到臨床階段,累積產業經歷,也體驗藥廠精神,舉辦免疫會議,主持研究中心,都是我從未想過的有趣故事。謝謝實驗室大家的努力,特別是瀚博,湛傑,佳祺,帶領我們到一個新境界。有機會跟優秀年輕人相處,並能幫助他們,甚至達到他們從未想像的高度,是我的榮幸與初衷。

傑出技合獎

1位

醫學院
臨床醫學研究所


顧正崙特聘教授

2019、2020年—榮獲科技部技術移轉貢獻獎

2025年—榮獲2024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

輔導獎(導師)
4位

醫學院
職能治療學系


詹佩穎教授

能獲得醫學院優良輔導教師獎,我感到非常榮幸與感激。這些年來,我陪伴學生走過實習焦慮、分手情緒低潮、甚至接近法律指控(真的有!),也曾在深夜接電話、白天開車送看診,角色橫跨導師、諮商師與危機處理員等。我學會了傾聽、等待,也學會了在適當時候保持沈默讓學生自己做決定。謝謝系上師長的支持、學生的信任、醫院醫師相挺、輔導室的協助。願將來在教學現場,我能繼續調整風帆、陪伴學生迎風前行。

醫學院
生理學科


盧主欽副教授

感謝生醫所郭所長與醫學系謝主任的推薦,王蓮成老師總是我們的後盾,謝謝行政同仁的協助,更感謝系輔導徐老師及一起配搭的鄭老師與柯老師。去年參加一場導生的婚禮。台上的兩位新人,幾桌的同學,許久未見,相聚就像是在開同學會。看著如今的他們成熟與茁壯,細數過去的趣事,我慶幸自己曾經參與他們的成長,也確信我會繼續陪伴每一批新的導生,成為他們的支持。謝謝每一位導生。陪伴你們的點點滴滴都是美好的回憶~

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張哲維助理教授

感謝學校與系上長期支持,並謝謝評審委員會給予肯定。這份榮耀不僅屬於我,也屬於一路協助我的學生、前輩與長官。九年導師、十年教學生涯中,我以「陪伴、賦能、連結」為核心。成為學生的傾聽者與同行者,無論課業或生涯迷惘。鼓勵主動探究,在專題與競賽中找到方向,勝過我個人的獲獎。透過導聚與校友分享,搭建跨世代的橋樑。特別難忘的是陪伴行動不便的學生完成研究,最終榮獲總統教育獎,提醒我教育的真諦是並肩同行。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吳文傑助理教授

首先,誠摯感謝系主任的推薦,以及各級評審委員的肯定,讓我有機會獲得「優良輔導教師」這項榮譽。其次,要特別感謝另一位導師黃莉婷老師,以及資源教室的陳信行諮商心理師,在輔導高關懷學生與協助處理性平議題上給予我許多支持與協助。最後,也要感謝系輔導老師,以及在我遇到困難時願意伸出援手、給予鼓勵的同仁們,因為有大家的陪伴與幫助,我才能更安心地投入輔導工作並持續成長。

輔導獎(社團)
2位

醫學院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何鴻耀教授

輔導了「南友會」多年,有幸獲得「優良社團輔導老師」榮譽。衷心感謝學務處長官給予的肯定,以及在「南友會」活動過程中所有同學的努力與付出。社團不僅是學生活動的平台,更是培養領導力、責任感與團隊精神的重要場域。在輔導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同學們對社團的熱忱與凝聚力,也見證了彼此合作所創造的豐碩成果。這份榮譽屬於我們所有人。未來,我會與南友們並肩前行,陪伴你們追求夢想,讓「南友會」在傳承中綻放更多光彩,讓我們一起走得更遠、更精彩。

體育室


劉妍秀教授

今年很榮幸能夠榮獲優良教師輔導獎,非常感謝學校給我的殊榮及支持。個人輔導空手道社已長達30年之久,帶著初學空手道的學生一路進軍全國賽,連續29年保持全國大專運動會空手道賽前三名成績,並分別在2024年和2025年榮獲全國大專運動會空手道賽第一名,同步,此成績登上中國時報和卓越雜誌媒體,這殊榮不但照耀學生、教練,更重要的是榮耀長庚大學。今後個人將秉持實踐教學,貢獻心力,再次感恩學校對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