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恭賀本校分子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顧正崙主任研發團隊技轉成果榮獲「2024年臺北生技獎 -技轉合作獎_銅獎」

文:長庚大學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


長庚大學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開發的「從罕見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疾病中分離人類抗體治療相關免疫疾病」傳出佳績!透過此平台開發的全人源性抗伽瑪干擾素單株抗體與抗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單株抗體已成功於2017年技轉予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其成果更獲得了「2024台北生技獎」肯定,摘下「技轉合作獎」銅獎的殊榮。台北市政府於924日舉辦頒獎典禮,由蔣萬安市長親自揭曉得獎名單與頒獎,再次肯定長庚大學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開發治療性單株抗體的能量與貢獻。


台北生技獎已於今年迎來第21屆,宛如生技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獎項分為「創新技術獎_製藥暨應用生技組」、「創新技術獎_醫療器材組」、「國際躍進獎」、「技轉合作獎」、「跨域卓越獎」五大獎項與特別獎-台北生技之星,頒發總獎金600萬元。經歷眾多優秀對手的激烈競爭,在這當中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獲得銅獎肯定,實屬不易。
顧正崙


顧正崙3
1_顧正崙主任(圖右)代表團隊接受蔣萬安市長(圖左)頒獎。(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從罕見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疾病中分離人類抗體治療相關免疫疾病」是由長庚大學的顧正崙中心主任的領軍下,建立單一B細胞克隆自體抗體技術,其優勢為只要取得帶有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罕見疾病患者的微量周邊血球細胞,經由此一高通量分選平台,即能產出全人源性且高親和力的專一性抗細胞激素單株抗體,以提供在免疫失調疾病的治療潛力。

 這項技術與產品在技轉至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後,並經由多國專利佈局保護,以及完成體外實驗與生物藥的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的程序。同時也在靈長類毒理試驗中確認了安全劑量,並於人體一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目前正積極進行臨床二期概念驗證。

 長庚大學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也於今年進行轉型,除了一直經營的人類感染免疫的宿主機制: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與免疫遺傳缺失,中心也擴張兩個方向:(1)免疫細胞療法(2)癌症與代謝免疫。說明抗體選殖技術的成熟外,新的研究平台也正如火如荼進行,包括以高通量流式細胞儀為核心的免疫分析平台,細胞免疫治療平台等等。同時培養多數優秀人才並期望協助業界研發免疫失調或癌症等治療藥物,並透過中心的國際合作網絡提升長庚大學免疫學研究的能見度,更期許研究成果能回饋於社會。


合照
2_2024台北生技獎獲獎團隊全體大合照。(照片來源: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提供)


2024臺北生技獎網站


公告單位:技術合作處-技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