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春日藝術節」 打造藝術即生活的校園
校園記者 楊惠茹
長庚大學藝文中心本學期舉辦「春日藝術節」,由駐校藝術家陳薇與三位藝術創作者攜手合作,結合校園建築與學生活動空間,展出4件地景複合媒材藝術作品,以互動方式與同學交流,帶來共鳴及反思。
周悅如主任表示,這兩年來為了配合校園防疫政策,原本位於第一醫學大樓的展覽空間改為臨時收發室,這啟發她思考藝術的多元形式與樣貌,跳脫只能靜態呈現的框架。因此,即便展演空間移作他用,上學期也照常舉辦兩場露天電影院,並於公車候車亭舉辦電影劇照展,以及舉行校內數場講座與工作坊,教導同學拍電影、寫劇本所應具備的核心概念。
周悅如主任指出,陳薇老師對藝術懷抱熱忱及富有渲染力,不論是工作坊或是講座,總是生動有趣的激勵出大家對創作的興致,獲得學生許多的迴響,上學期末,陳薇老師更把她的人生重要歷程,轉化成影片投影在象徵在漁村成長印記的漁網上,並以此作品作為擔任駐校藝術家的自我介紹。本學期也再度透過陳薇老師的作品,活絡校園的藝術氛圍。
下學期「春日藝術節」呈現大型的地景複合媒材藝術作品,以校園空間與環境來發想,受疫情影響展期延至 5 月 23 日至 6 月 15 日,於創辦人草坪展出藝術家姚宏易的「縫」、於管理大樓往圖書館的弧形廣場展出藝術家陳薇的「The moment you make a choice」,於台塑企業文物館外牆展平面攝影家沈昭良的大幅的攝影作品「築地魚市場」,以及在活動中心地下一樓的庚心廣場展出藝術家蔡依玲的「負空間」。
其中,「負空間」這項作品是由多面鏡子與針孔攝影機所構成,有趣的是,進入此裝置後,雖面對著鏡子卻始終無法看到自己的正面,創作者希望藉由互動式作品啟發同學對身處的空間做更多的反思與想像。
周悅如主任認為,藝術即生活,即便時常被遺落,但它不曾消失,藝文中心規劃的一切活動,無疑是想讓藝術以各種樣貌滲入校園生活中。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這次許多同學離校遠距上課無法參與,但未來仍有很多機會,鼓勵本校師生能把握每個展覽,有機會多親近這些有著新穎理念的藝術作品,期許大家能在藝術中找到更多生活靈感與方向。
|
攝影家沈昭良的大幅攝影作品「築地魚市場」 |
藝術家蔡依玲的作品「負空間」 |
|
藝術家陳薇的作品「The moment you make a choice」 |
藝術家姚宏易的作品「縫」 |
|
「春日藝術節」熱氣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