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宗旨
本競賽由中山醫學大學與東海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嶺東科技大學、亞洲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長庚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及台中科技大學共同舉辦,旨在培育青年學生未來就業所需能力,激發跨領域創新。
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指導,強調永續、智慧、創新與韌性,透過企業命題挑戰,運用智慧科技打造共榮共利環境,並整合十一校資源,打造「永續世代的韌性智慧創新協作平台」,鼓勵全國學生新創團隊參與。
1.參賽資格
對象:在台灣境內各大專校院就讀之大學、碩士及博士學生,無系別、年級、國籍限制,可跨校、跨系組隊參賽。
組隊人數:2至7人,每隊需指派1名隊長作為聯絡窗口,每隊可有最多2名指導教授或業界專家。
同一學生可參與多隊報名,但不得在同一場次報名且提案內容不得相同,隊長不得擔任多隊隊長。
2.競賽規則
參賽學生須選擇感興趣的議題,深入蒐集資料並理解脈絡,鼓勵多元背景成員組隊(建議至少一位跨院系成員),跨校跨院所提案尤佳。
需密切關注官方網站公告,提案內容須依照指定命題,遵守競賽規定及智慧財產權聲明。
允許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輔助產出文字、圖片等,使用AI時須註明使用軟體及範圍,並取得授權,違規者可能被追回獎金。
3.競賽期程與資料繳交
報名時間:8月30日開放報名,截止日期為11月10日。
初賽繳件截止:11月24日,報名後3個工作天內回覆是否成功。
提交資料:需上傳「提案計畫書」、「團隊參賽切結書」及「學生證或在學證明影本」,計畫書內容包含需求洞察、創意構想、目標對象、市場分析、目標設定與執行規劃,內容須圍繞命題主軸,篇幅4至10頁。
補充資料可選擇上傳,如影片、海報等,影片長度不超過3分鐘,需上傳至YouTube設為不公開並附上網址。
決賽時間:12月13日(週六)於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舉行,需準備15分鐘簡報(含10分鐘報告及5分鐘問答),形式不限(簡報、戲劇、影片、繪圖、海報、模型等皆可)。
4.評分標準
提案完整性:30%
技術可行性:20%
作品創新性:20%
預期社會影響力:30%
具體評分標準由該場次評審決定,建議參加命題說明會或觀看錄影檔以了解詳細標準。
5.獎項
每場命題前三名將獲得獎金:
第一名:15,000元
第二名:12,000元
第三名:10,000元
長庚大學命題企業為以下兩個命題,歡迎師生踴躍提案:
場次19: 如何透過GPT語音互動系統生成個人化運動處方?
場次20: AIoT E Bike:智慧騎乘升階體驗
完整競賽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https://sustainabilityhackathon-tw.org/ 以官網說明為主。